防蝕層是指涂在蝕刻加工前,被蝕刻金屬表面的一層包覆層(保護層),它對所采用的化學蝕刻劑具有很強的抗性,保護金屬表面在整個蝕刻加工的處理過程中不會起層、起泡、脫落,從而限制和保護工件表面不需要蝕刻的部分。金屬蝕刻加工對防蝕層的要求主要表現在:
一、防蝕材料對金屬表面的附著強度及韌性。當金屬工件浸泡在蝕刻溶液中,防蝕層粘在工件表面上,它不僅要有牢固的附著力,同時必須有足夠的內在強度,從而保護蝕刻區的邊緣。因此對防蝕層有一個厚度要求,過厚或過薄的防蝕層都會對蝕刻后的線條結構產生影響,蝕刻溶液濃度越大,這個影響就越明顯,防蝕層太薄容易產生突尖,防蝕層太厚容易倒鉤(即銳邊)。
二、防蝕層易于清除。防蝕材料不僅要滿足上述對金屬表面的附著力問題,又要在它完成工作使命之后,通過容化學溶解或采用超聲波輔助的方法容易退除,否則會給產品加工帶來不便。尤其是對于一些高精度產品,清除防蝕層時不能使用物理破壞方法。防蝕層粘附力太大,人工剝離防蝕層時也會比較困難,甚至難以進行。
三、防蝕層的抗蝕性是對所選防蝕材料最基本的要求,在金屬蝕刻中有兩種不同的蝕刻體系即酸性蝕刻和堿性蝕刻,這就對防蝕層在選定的蝕刻體系中的抗蝕性提出了要求。市場上有較多的酸性蝕刻體系的抗蝕材料,很多油漆在酸性環境中也具有較好的抗蝕性能。而對于堿性蝕刻體系對抗蝕材料的要求較高,市場上擁有較量較多的抗酸防蝕材料是不能勝任的,需要配置專用的抗堿防蝕材料,這種材料的價格都較抗酸防蝕材料高。所以在選擇蝕刻體系時,要根據市場防蝕材料的行情來定,否則會給生產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。
綜上所述,金屬蝕刻對防蝕材料的要求,一方面要求其高的附著強度,抗化學性能以及抗蝕刻時的高溫、壓力等物理因素的創造沖擊,同時又要求防蝕材料要易于清除,否則性能再優異的防蝕材料都沒有使用價值,這就是一對矛盾體,同時它們之間也是一種辯證的關系,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,既需要其優異的附著力及抗化學破壞性能又需要其易于清除。